班级风采

位置: 首页 > 班级风采 > 大二班(2023) > 正文

幼儿园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

发布时间: 2023年03月23日 15:31浏览次数:

幼儿园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

万物复苏,生机勃勃的春天来了!初春,乍暖还寒,气温变化多端,温度在逐步回升,一些传染病也随之而来。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些传染病呢?

1.室内经常开窗通风,保持空气流畅。温度在18-20℃,湿度在50-60%最为合适,每天开窗3-4次,每次约15分钟左右,每天用湿布擦桌子和地面,使室内空气新鲜而湿润。

2.加强体育锻炼、增强体质,提高机体对病原菌的抵抗力。注意从小给孩子必要的身体锻炼,多增加户外活动,提高幼儿对周围环境冷热变化的适应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。

3.注意孩子的衣着,孩子穿衣要适当,随气温变化增减,衣着要以脊背无汗为适度。很多家长把孩子包裹得很严密,误以为这样就不会得病。其实孩子活动量大、容易出汗,衣服就穿得太多了,孩子不能动,一活动就汗水淋漓,风一吹就易感冒。平时不要给孩子穿太多的衣服。

4.注意给孩子平衡膳食,这样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。在饮食上可以多给孩子补充些维生素,多给孩子喝水也可以达到预防的目的。

5.保证充足睡眠,增强抵抗力和对儿童的成长发育都有益处。

6.严格按照儿童预防接种程序按时注射疫苗,提高对传染病的免疫力,以预防传染病。

7.养成良好习惯:教育孩子讲究饮食卫生、个人卫生和文明的生活方式。养成餐前便后洗手的习惯。

8.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和人群较为拥挤的地方。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。

家园携手,病毒全走!

水杯、餐盘、毛巾每日消毒;餐具,每餐消毒;教室每周紫外线照射空气消毒;玩具每周消毒!

幼儿要有充足的睡眠,注意早睡早起,人体睡眠时分泌旺盛的生长激素,对幼儿的生长具有积极的意义。

养成良好习惯,饭前便后要洗手,不吃生冷不干净的食物。

春季常见的幼儿传染病

1.手足口病

病因:病毒感染。

传染源:病人及隐形感染者。

传播途径:直接接触传染源或通过鼻咽分泌物、粪便、飞沫传播。

易感人群:5岁以下儿童较多见。

临床表现:口痛、厌食、低热、口腔粘膜可见小疱疹或溃疡,舌、颊粘膜、硬腭等处为多;手、足掌背可见斑丘疹,后转为疱疹, 2-3天后吸收,不留痂。

2.流感

病因:流感病毒。

传染源:病人及隐形传染者。

传播途径: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播。

易感人群:儿童及其他易感人群。

临床表现:畏寒、高热、头痛、全身酸痛、乏力,伴随上呼吸道感染症状。病程持续一周。

3.风疹

病因:急性呼吸道传染病。

传染源:病人。

传播途径:直接经空气飞沫传播是主要传播方式。

易感人群:多见于1-5岁儿童。

临床表现:潜伏期12~19天,常以低热、全身不适及皮疹起病,可伴有咽痛、清咳和流涕。枕后及耳后淋巴结肿大,病情轻。皮疹于发热后很快出现,呈充血性斑丘疹,多见于面部和躯干部,疹间皮肤正常。皮疹2~3日消退,一般不遗留色素沉着。

4.急性出血性结膜炎(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或红眼病)

病因:新型急性病毒性眼病。

传染源:感染者分泌物污染物。

易感人群:幼儿较少,成人较多见。

传播途径:接触传播。本病传染性极强,人群普遍易感,发病率高,传播很快,发病集中。

临床表现:本病特点为潜伏期很短,起病急骤、眼刺激症状重,结膜高度充血,常见结膜下出血及角膜上皮点状剥脱。

5.水痘

病因:水痘带状疱疹组病毒。

易感人群:多见于2-6岁儿童。

传播途径:一般为急性期病人,可通过飞沫、唾液、咳嗽传染给健康儿童。

临床表现:水痘被感染后2—3周发病,起病时,一般症状较轻,可有低热及不适感,体温在39℃以下,有咳嗽、流涕、食欲不振。发热1—2天出现皮诊,初为红色,细小斑丘疹,数小时后变为圆形的,有薄膜包围的“露珠”状疱疹。大小不一,壁薄易破,周围有红晕,有痒感。疱疹液破溃后形成溃疹。如无并发症,整个病程约为2周。

幼儿的健康成长是我们和家长们的共同心愿,让我们携起手来,与幼儿们一起健康快乐地渡过这个美丽的季节吧!